脫貧攻堅集體先進事跡材料5篇
【篇一】
xx創立30多年來,在堅持發展經濟的同時,一直堅守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在xx事業創始人涂建華的親自垂范下,xx&ldqu;擇善而行&rdqu;,襄助教育、扶危濟困、抗震救災、環境保護、吸納就業、產業幫扶,以&ldqu;實實在在助公益,真心誠意做慈善&rdqu;的樸實態度真誠回報社會。同時,作為市委辦公廳扶貧集團的成員之一,xx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精準扶貧的號召,立足教育,持續探索精準扶貧方法。
國家要強盛,民族要復興,教育是基礎,人才是保障。因此,長期以來xx將教育作為參與扶貧、公益的重點領域,將襄助教育作為開展精準扶貧的重要形式,相繼在石柱、武隆等貧困山區共捐建0余所希望小學。其中,石柱三根樹小學、武隆滄溝鄉小學曾因為位置偏遠,辦學條件落后而一度面臨停辦的局面,在xx等愛心企業的幫扶下,改善了辦學條件,提振了辦學信心,大量山區學生(其中多數為留守兒童)得以繼續就近上學,學校師生和當地村民對xx的義舉贊不絕口。
xx在援建希望小學的過程中,秉持&ldqu;愛不貴濃而貴長&rdqu;的原則,堅持每年回訪,為學校和學生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關懷。為此,xx倡導員工及希望小學的學生搭建&ldqu;一對一&rdqu;關愛互動的橋梁。&ldqu;連心卡&rdqu;是一份愛心承諾,簽定&ldqu;連心卡&rdqu;后,所有愛心活動由簽訂者與學生自主安排。表達愛心的方式、內容、時間都不限,包括提供關懷、陪伴玩耍、提供獎學金或治療費用、寄書或學習資料、輔導教育、給予幫扶信息等等。滴水穿石,再小的力量,也是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個山區的希望。多年來,這樣的關愛陪伴著一批批xx希望小學的學生完成學業,呵護了山區貧困家庭希望之光。同時,每年的持續回訪,xx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不斷提供從電腦、體育器材等教學設備,到互聯網課堂等培育方式的各種資金和實物支持。
為更有效地開展襄助教育的公益事業,創新落實精準扶貧,結合石柱、武隆希望小學貧困、偏狹的現狀,205年,xx開始在石柱、武隆xx希望小學打造著眼于提升邊遠貧困山區學校教學軟實力的&ldqu;xx夢想&rdqu;系列項目,包括&ldqu;xx夢想獎學金-獎勵小學優秀畢業生&rdqu;、&ldqu;xx夢想課堂-打造多媒體教室&rdqu;、&ldqu;xx夢想書屋-打造小學圖書館&rdqu;,藉此,讓xx希望小學的學生們切身感受到社會的關愛,領會到&ldqu;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人生&rdqu;的道理,更加努力投入學習,達成&ldqu;精準扶貧&rdqu;的要求。首批xx夢想獎學金今年7月已經在石柱三星xx希望小學,中益xx希望小學、三根樹xx希望小學和武隆滄溝鄉xx希望小學完成發放,有2位同學分別獲得了2000元獎學金。xx夢想課堂、夢想書屋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開闊了師生們的視野,受到廣泛好評。
除了援建希望小學,xx亦曾多次向相關教育機構提供捐贈款項:2004年,捐贈600萬元設立xx育才中學陶行知獎學金;202年,為xx育才中學&ldqu;陶行知教育基地&rdqu;的建設捐款200萬元;203年,向xx育才中學等學校捐68萬元購書款;2004年,斥資750萬元贊助石坪橋小學改擴建工程。203年,xx30年之際,xx事業創始人涂建華發起設立首期本金3000萬的&ldqu;xx教育基金&rdqu;,旨在助學育才,傳遞關愛,回報社會。xx教育基金的成立,將使xx襄助教育的公益、扶貧事業持續化、規范化。
在襄助教育之外,xx常年對口幫扶石柱、武隆、潼南等渝東南邊貧地區,在鄉村建設、農業幫扶、修路筑橋、慰問孤寡等方面持續努力。200年,xx捐款800萬元在xx市貧困地區潼南縣崇龕鎮建設&ldqu;xx潼南生態經濟公益林&rdqu;項目;2008-2009年,xx捐款300萬元啟動&ldqu;xx市少數民族地區特困老人關愛工程&rdqu;,旨在定向幫扶xx市轄區內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人群。同時,xx還通過自身的業務開展間接地實現了對產業的幫扶,開展&ldqu;授漁&rdqu;行為。由xx控股的瀚華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努力破解小微企業和個體勞動者融資難瓶脖,新增和穩定就業人口超過30萬戶。
截至205年,xx在精準扶貧和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方面的投入總價值超過25億元人民幣,切實踐行著企業公民責任。在黨和政府的號召、指導下,xx將持續助力教育公益事業,探索精準扶貧方法,進一步踐行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熱愛公益的社會責任。
【篇二】
近兩年來,按照xx區委、區政府對全區扶貧開發工作的統一部署,區交委緊緊圍繞206年底全面實現&ldqu;越線、銷號、摘帽&rdqu;目標,本著脫貧攻堅交通先行、提檔提標、重點傾斜、趕前趕早的原則,在決策部署上精準謀劃、在行動上精準施策、在效果上精準落地,筑牢了脫貧攻堅交通基礎。
在面上,做到了交通扶貧項目全覆蓋,投資金額創新高。實施的鐵路、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累計有2億元征地拆遷資金補償給沿線群眾;累計實施了00多公里通鄉油路大修改造工程;累計投資24億元,共實施了三批共476公里脫貧專項農村公路,做到面上全區所有村(居)委交通扶貧項目的全覆蓋;今年又啟動了75個220公里的撤并村00%通暢工程;下達了70個20公里村民小組00%通達工程。列養鄉村公路4230公里,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截至目前,三批脫貧專項農村公路已完工300多公里,約占計劃任務的63%。
在點上,做到了整村脫貧摘帽有保證,群眾增收能持續。區交委一名班子成員在貧困村任&ldqu;第一書記&rdqu;,駐村扶貧,吃住在村里,帶領扶貧工作分隊進村入戶,實行&ldqu;一對一&rdqu;幫扶。圍繞幫扶村建立了戶名科級以上干部結對幫扶,0個幫扶小組具體幫扶的機制,并已完成了每個貧困戶的增收幫扶措施和整村脫貧解決&ldqu;八難&rdqu;,實現&ldqu;八有&rdqu;的精準任務方案,建立了一對一幫扶明白卡和臺帳。交通干部職工累計到貧困戶走訪座談500余人次,區交委自籌資金00多萬元,全力扶持金溪鎮、新華鄉產業脫貧攻堅,實現了脫貧驗收合格,群眾持續增收。
在機制上,探索實踐&ldqu;333&rdqu;扶貧公路建設機制,突出創新發展。一是抓好&ldqu;三個統一&rdqu;。即:統一思想認識,帶著高度的政治責任、崇高的歷史使命和強烈的緊迫意識,牢固樹立扶貧攻堅、交通先行的理念,迅速達成認識,明確目標任務,強化責任落實,強力推進脫貧攻堅;統一目標進度,制定了《xx區扶貧攻堅交通先行鄉村公路建設實施方案》,逐一落實項目指標,提前下達建設計劃和資金補助計劃到鄉鎮、街道,倒排工期,確保如期建成投用;統一任務分解,將全區65個貧困村道路建設劃分為5個片區,在區交委抽5名處級領導分片負責,抽調5名技術骨干和24名監理人員進駐施工現場,負責項目建設技術指導及質量監督。二是突出&ldqu;三個優化&rdqu;。即:優化建設機制,擇優立項、政府補助、鄉鎮負責、村民主體、受益村民共建,由鄉鎮為業主,區交委行業管理,多部門和群眾共同參與綜合驗收;優化融資渠道,向上爭資、銀行貸款、區級配套、社會融資多種方式結合,累計整合交通涉農資金約3億元,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交通扶貧投融資機制,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和項目支撐;優化服務管理,加強技術指導,確保建設流程合規、工程質量合格,強化項目資金跟蹤管理,實行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服務跟著資金走,確保了建設資金安全高效使用,實現了工程優良、干部清廉。三是落實&ldqu;三個保障&rdqu;。即:道路養護有保障,始終堅持&ldqu;建管并重,管理為先&rdqu;的理念,在做好貧困村道路建設的基礎上,探索實施了&ldqu;六個三&rdqu;農村公路養護機制,確保公路安全順暢;脫貧越線有保障,在項目建設中,每個公路建設施工隊優先為至3個貧困家庭提供就近務工的機會,為貧困家庭增收創造機會和最大便利;在公路養護上,將貧困村的所有鄉村公路納入常年養護補助,65個貧困村優先聘請困難群眾為養護工人,讓其常年有活兒干、有錢賺;產業持續有保障,堅持農村公路建設與農業產業發展相對接,利用交通便利發展的烤煙、獼猴桃、蠶桑、蔬菜等生產加工基地達25萬畝,同時渣海椒、紅薯粉等農產品和蓑衣、斗笠等手工藝品的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展,促進群眾持續增收。
扶貧攻堅,交通先行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高度認可,并在全區通報表彰。因此,經單位班子集體研究決定,擬推薦區交委作為扶貧開發先進集體。
【篇三】
近年來,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按照市委市政府限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圍繞大局,履職盡責,狠抓落實,著力&ldqu;托底線&rdqu;,切實&ldqu;救急難&rdqu;,充分發揮了社會救助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一是具體承擔了市民政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任務,把扶貧開發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全市社會救助年度工作計劃,將各項工作責任落實到負責人員。二是全面研究部署全市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工作,明確區縣社會救助部門兜底脫貧的目標任務,做到定時間、定任務、定措施、定人員、定責任,精細管理,倒排工期,高效推進。三是通過召開專題會議、及時出臺政策、收集通報進度等形式,加強對脫貧攻堅低保兜底的組織領導。四是全處同志單獨或陪同局領導,多次深入區縣,對尚未脫貧驗收的6個貧困區縣的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全面督查,針對存在的問題,研究整改措施。同時認真組織開展&ldqu;回頭看&rdqu;,查漏補缺,鞏固低保兜底成果。
二、因地制宜,不斷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低保兜底政策。加強扶貧制度和低保制度在認定標準上的有效銜接,會同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出臺了《關于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ldqu;兩線合一&rdqu;發揮低保兜底作用的通知》,明確了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ldqu;兩線合一&rdqu;,要求將喪失勞動力,缺乏自我發展能力,無法通過生產扶持、就業發展、搬遷安置和其他措施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全部納入低保兜底范圍。二是完善醫療救助脫貧政策。會同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衛計委、市扶貧辦出臺《關于農村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納入醫療救助有關事宜的通知》,將農村建檔立卡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納入醫療救助對象范圍。同時,報請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意見的通知》,對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納入醫療救助有關資助參保、普通疾病醫療救助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政策進行了規范。三是出臺民政脫貧攻堅政策。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省級民政脫貧攻堅的政策措施&dsh;《xx市民政局關于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從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援助、社會組織和基層組織等方面,對主動作為、統籌推進民政系統脫貧攻堅作了進一步安排和部署。
三、突出重點,深入抓好兜底保障。對任務重、動作遲緩的區縣,通過向主要領導匯報爭取支持、年度目標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召開各種會議講道理、教方法等形式,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有20萬名扶貧對象納入了農村低保,月發放低保金3276萬元,切實保障了貧困群眾基本生活;有308萬名扶貧對象納入了醫療救助,有效減輕了困難群眾醫療支出負擔。同時,對因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扶貧對象,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近年來,市民政局社會救助工作人員遵紀守法,無違紀違規行為和查實的投訴舉報。
【篇四】
xx村位于興隆鎮東南部,幅員46平方公里。全村轄6個社,305戶07人。該村是新一輪精準扶貧特困村,共有建卡貧困戶5戶82人,已于205年底整村脫貧。近年來,xx村扶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抓好黨建這個&ldqu;牛鼻子&rdqu;,盤活扶貧攻堅&ldqu;一盤棋&rdqu;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xx村黨支部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部署,強化民主集中制。在扶貧項目規劃實施、產業發展等問題上都做到會前征求意見,集體討論決定。注重維護班子團結,發揮群體力量。按時召開支部委員會和黨員大會,注重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調動和激發廣大黨員積極性,發動黨員在經濟發展中帶頭建功立業,在扶貧攻堅中帶頭獻計出策。
二、抓好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存條件
兩年來,該村先后完成450平方米村辦公室陣地建設;拓寬并即將油化龍潭坪至荊竹三級公路75公里,整修社道45公里;新建4口水池共計600余立方米,同時針對邊遠戶和吊散戶在全村實施&ldqu;自來水戶戶通&rdqu;工程試點,安裝管網2萬余米,解決了全村群眾吃水難的問題;爭取資金300余萬元對全村2戶47人實施了高山生態移民搬遷,對8戶貧困戶房屋進行C級危房改造;接通通信光纜,實現廣播通訊、手機信號和無線寬帶網絡的全覆蓋。
三、抓好新農村建設和管理,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203年6月開工建設的丘樹槽xx新農村由政府統一規劃,村民聯戶自建。新村建設6幢2戶農房和村便民服務中心和衛生室,以及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解決水、電、路、通訊網絡等,總投資達700萬元。目前新村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全村整體形象,為打造旅游環線上的服務基地和最美鄉村奠定了基礎。
四、抓好農村閑置土地流轉,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引導村民參與土地流轉,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引進奉節縣特色農業公司等企業在該村流轉土地000畝,打造觀光農業園,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引進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投資3000萬元,精心打造卡麂坪古村落保護點。在丘樹槽新村和龍潭坪片區發展農家樂5家,加工包裝農副產品,促進鄉村旅游產業從吃、住、行向游、購、娛延伸發展。
五、抓好村務公開和社會治理,實現群眾辦事不出村。
村務公開體現民主,村支兩委嚴格執行公開監督制度,按時公布黨務、政務、財務、事務等,接受黨員群眾的監督。進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積極維護社會穩定。充分發揮便民服務中心作用,設立便民超市及金融網點,推進辦事不出村系統建設,完善服務制度,讓老百姓辦事更方便、快捷。
【篇五】
一、強化領導,形成合力
一是堅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市委、縣、鎮各級扶貧開發的各項政策和工作部署,緊緊團結鎮村兩級一班人,踏踏實實工作,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二是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三是充實力量,明確了分工和責任機制,鎮黨委書記作為扶貧攻堅的總指揮,分管領導為具體責任人,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堅持脫貧攻堅包村、包片責任制,嚴格落實責任。四是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脫貧措施,集中解決各村(社區)存在的突出問題,對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上報,爭取資金項目實施。
二、積極作為,務求實效
通過多措并舉,全鎮廣大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扶貧開發工作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一)培育穩定增收產業。一是重點抓好鄉村旅游扶貧。按照&ldqu;生態立鎮、旅游富民&rdqu;的發展思路,堅持以&ldqu;旅游&rdqu;為抓手,探索旅游扶貧的新模式,以&ldqu;生態&rdqu;為抓手,探索產業扶貧的新途徑。目前,已建成&ldqu;大巴山森林人家&rdqu;95戶、床位3652張,直接帶動創業就業842人,其中涉及貧困人口65戶542人;基本建成生態旅游村落3個,五年累計接待游客00萬余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約2000萬元。該鎮興田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全村4%農戶直接經營旅游,帶動90%以上農戶直接間接參與旅游服務,貧困發生率從200年的3%下降到43%,興田村鄉村旅游扶貧的經驗做法在去年月27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二是抓好產業融合。著力抓好中蜂、生豬、干果三大到戶產業,精準實施&ldqu;互聯網+&rdqu;,通過組織特色營銷活動,以旅為媒,融合電商大平臺和游客后備箱工程,強化線上線下良性互動,實現農商旅融合融通、互促共進。
(二)完善利益鏈接機制。利益鏈接機制抓住了脫貧攻堅&ldqu;六個一批&rdqu;中產業增收這個關鍵環節,為短期能脫貧、長期穩增收奠定了基礎。一是打捆住房改造、金融助農、產業發展等政策支持建卡貧困戶直接開辦大巴山森林人家。二是大巴山森林人家業主和電商平臺與戶能力弱化的建卡貧困戶建立用工、農產品采購、空余房屋租用及技能培訓等農商對接關系,幫助貧困戶逐步培育穩定增收產業。三是探索試點以地入股、以房聯營等股權化改革新機制,幫助貧困戶以房屋參與興田村巴渝民宿合作社經營,建立鞏固持續增收產業。四是開展村村幫扶推廣發展經驗,興田村結對幫扶、支持德安村今年整村脫貧。
(三)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整合扶貧項目和政策,以交通、房屋、供水、人居環境、通信為重點,完善農村交通條件,實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和農村C、D級危房改造,完善集中供水系統、垃圾清運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實施網絡通信改造,實現行政村公路通暢率00%、通信網絡覆蓋00%、衛生室建設00%、安全飲水00%。
三、嚴明紀律,嚴格履職
一是嚴格落實脫貧攻堅督查小組職責,強化執紀問責,堅持教育為先,預防在前,做好政策、扶貧資金、項目的公示公開,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氛圍,接受群眾監督。二是時做好各項惠農政策的宣傳。三是嚴格遵紀守法,近年來無違法違紀違規行為和查實的投訴舉報。
&bsp;
瀏覽次數: 更新時間:2018-11-20 20: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