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題自我鑒定意見
課題立項后,我參加了xx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專題培訓,通過培訓,使我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培訓我學習到一些進行課題研究的方法,明確了課題進行所需的工作,讓我對課題研究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剛開始對課題的迷惑到現在對課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結構性認識,使我在課題研究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對我研究課題提供了一個方向。該課題選題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目標明確,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對促進學校歷史教學改革、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同時,課題具有可操作性。
已開展的研究
根據教學內容來選取史料
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精選史料,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這些精選的史料學習歷史。
2摘引與轉述史料
運用史料的基本方法是摘引、轉述,或兩者的結合。一是對那些易于知曉但散見于各處的文獻資料,用摘引的方法,將有關的文字資料擷出放在一起去說明相應的問題;二是對那些文字難懂且篇幅較長的文獻,宜采用轉述的方法,即教師將其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話介紹給學生;三是在一般情況下運用文獻資料大都是摘引與轉述兩者結合的形式。所以教師在教學實際中“對文獻常要進行加工和編輯,常常是簡化語言,而且很少原封不動地提供文獻,經常要刪去文獻中難懂和沒用的部分”。當然,過分地改寫、編輯等也會造成問題。
3選取大眾化史料
教師課堂教學中要選擇那些大眾化的史料,這些史料一般經過史家考證,大多被認為是可靠的,同時也是非常典型的史料,能說明主要的歷史現象與歷史問題,教師應該在如何運用這些史料上多下功夫。
4依據學生實際使用不同形式的史料
教學實際中使用的史料,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在最低的水平上,用簡化的語言對史料進行大量編輯與改寫,刪除所有無關的內容;第二層,對不必要的材料做一些刪減,并用一些現代語言對文獻進行翻譯和轉述;第三層,為使文獻脫離原始狀況而進行抄錄或摘錄;第四層,處理原始狀況下的文獻。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提供結構合適的材料,這就要提供材料的具體范圍,聯系其他的文獻,提供出處及指出重要性。
2已取得的階段成果
2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興趣。在歷史教學中,以史料為介質,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能力。
22改善了教師的史料教學。采用史料教學要求教師掌握搜集、辨別真偽的能力,解決怎樣恰當地把史料運用到課堂中,怎樣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史料等問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提高了學生成績。近年來中考試題史料分析題占的比重越來越多,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使用史料教學,幫助學生怎樣作史料分析題,從而提高學生成績。
24積累了一定的史料教學方法:
史料教學的原則:開放性原則、科學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個性化原則、趣味性原則和聯系生活原則。
史料教學的運用方法:導入、創設情境、解決疑難問題、探究式教學、提高學生興趣、復習總結,這幾個時機使用史料教學,效果較好。
25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教學實踐結合案例分析,總結理論依據,并且及時與任課老師交流,從而得出結論。
3研究反思
經過一年的課題研究,有成績也有困惑,有驚喜也有難過,使我感慨頗深,可以說,我的教學生涯發生了重大轉折:
3作為教師應該多閱讀有關教學的書籍,增長知識,提升能力。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教育難題,需要理論支撐,自己卻沒有有關理論儲備,影響了課題進度,所以每位教師平時應多閱讀教育教學理論。
32作為教師應致力于課程改革,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的、典型的案例寫出來,并進行反思,與其他同學科老師交流,在分享他人信息、經驗、智慧的同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品質。
33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
4建議
我的課題雖然經過了不少理論學習和研究探討活動,可我認為課題研究仍然需要專家、學者給我進行高層次的指導和點撥。
總體看來,課題研究過程較扎實,計劃完整,活動內容具體、詳實。通過研究,促進了教師的有效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史料得到更好的運用。課題研究得出的一些分析總結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達到了結題的要求,請專家鑒定予以結題。
本 文 由第一 公文網 收集整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