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體會:科學的理論指引偉大的實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7年2月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筆者認為:會議最大亮點就是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個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倳浀闹匾v話,通篇貫穿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場、觀點、方法,是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引領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學懂弄通并貫徹好這一思想,是新時代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主要內涵可以概括為“七個堅持”:
第一,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們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前行,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許多新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和各項要求,讓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行穩致遠。
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生根,帶來滿滿的獲得感。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需要堅持和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廣泛,要求也更高,既向往更高層次的物質文化生活,也期待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不斷提升和完善。黨的十九大報告以新的高度強調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更加平衡、更為充分的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民生問題上,黨和國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目標,包括社會公平正義,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等,這些方面構成了完整的民生發展體系和保障體系。這些措施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將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第三,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大局,把握規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巨大壓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分析全球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趨勢。這一重大判斷,科學回答了我國經濟發展怎么看和怎么干的問題。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轉變思想觀念、加強政策協同、推動跨越式發展,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發展全過程,把過去對于經濟增速的關注,真正回歸到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來、回歸到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轉型升級上來、回歸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增進人民福祉上來、回歸到讓人人都享有綠水青山上來。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大局,把握規律。新常態具有三大新特征: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做好經濟工作,就要尊重經濟規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趨勢。新常態要有新作為。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第四,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成為我們黨改革理論的又一重大突破。把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旗幟鮮明地提出來,體現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市場規律的深刻認識。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始終是圍繞著正確認識與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的。把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旗幟鮮明地提出來,體現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市場規律認識不斷加深和提高,是我國改革理論在新的歷史方位下的重大發展,有利于進一步用好市場和政府這兩只“手”,有利于加快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包括完善公平競爭的規則體系、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妨礙公平準入的規定和做法、制定實施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等。
第五,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客觀反映,有什么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就會有什么樣的社會主要矛盾!爸袊厣鐣髁x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笔糯髨蟾娴倪@一表述,意味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這一重大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也是黨和國家制定大政方針、長遠戰略的重要依據。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因此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這就需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第六,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產生深遠影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色,也是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需求。堅持問題導向,不是從書本出發、從經驗出發,而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從現實矛盾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就要從解決這個矛盾出發尋找問題,比如區域、城鄉之間,以及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高端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發展不充分的矛盾,這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都應該是努力的方向。這些問題不僅僅是表面上投入不夠、資金不足所致,更本質的原因是產業結構不協調、經濟結構不合理。因此,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第七,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堅持穩中求進,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的基礎,“穩”既指平穩的經濟增長,也蘊含著穩定的就業、物價以及社會環境;“進”既指質量的提升、效率的提高、新動能的增強等,也包括資源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和民生不斷改善!胺”和“進”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精確性。做好經濟工作,關鍵在于把握好宏觀政策的“度”,把握好“穩”和“進”的辯證統一,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對癥施策、精準調控,著力解決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做好經濟工作,離不開正確的工作策略和方法。
筆者深刻地體會到,“七個堅持”緊密聯系、自成體系,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七方面內涵!捌邆堅持”緊密聯系,既有認識論,又有方法論,組成一個完整體系!皥猿旨訌婞h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居于首位,是總領性、根本性的!皥猿忠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后五個“堅持”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坝^大勢、謀全局、干實事”,這三個關鍵詞,不但高度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形成過程,同時也體現了它的三個突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