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堂建設年學習心得
xx區將208年定為xx教育“課堂建設年”,是踐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xx市“美麗校園”創建活動,是構筑“美麗課堂”的創新之舉。
此項創建活動以“聚焦課堂、輕負高效”為主旨,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通過“23”工作思路(“”即一個陣地,以課堂建設為主陣地;“2”即兩個抓手,以強化校(園)長、教師上課和聽評課工作為具體抓手;“3”即三個落腳點,提高我們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學校特色發展為落腳點;最后一個“”即一個目標,以提高全區課堂教學質量為目標),進一步提高區域校(園)長的課程領導力和廣大教師的課程執行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筑“高效、優質、輕負”的美麗課堂。
在這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各項學習,積極參與校內外教研活動,收益良多。下面談談我的兩點感受:
一、必須牢記課堂教學中的三條規律。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堅持學生能自主完成的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個人不能獨立完成的由學習小組組內相互合作交流完成,學習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全班的各個小組進行小組交流完成,如完成過程中出現偏差,教師可在其中進行適時的引導和修正。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又各不相同,如何做到“以學定教”,是教學過程中最復雜、最困難的問題。一方面,教師要承認這種差異,另一方面要積極面對,通過兵教兵、個別輔導等方式,盡可能地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成長。
2)先教后學,以教導學。
當某些課題離學生們生活經歷和生活體驗比較遠,沒有相應的認知基礎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應該“先教后學”,通過“以教導學”來逐步達到促進學生成長的目的。比如:年級較低的學生;一些學科的新領域;有些實驗的設計與操作等等。應該有一個“教——扶——放”的漸進式推進過程。
所以,先學后教與先教后學,是一個動態過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絕對化了的“先學后教”。
3)溫故知新,學會了才有興趣。
學習的過程一般應該是:學會——興趣——愿學——會學。
我們的教學只有形成這樣一種良性循不的狀態時,教學過程的推進才能比較順利。所以,學生是否學會了,應該是我們首先要特別關注的問題,至于“會”到什么程度,還應該因人而異,科學評價,至少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就達到目的了。就是“在難度面前因人而異,在體驗面前都有收獲”。
成功教學的基本策略是:低(低起點,其實是尊重起點)、。ㄐ〔阶,符合本班學生實際)、多(多活動,不只是外在的活動,還應該包括內在的思維活動)、快(快反饋,不管是取得的成績還是存在的問題,都應該盡快讓學生知道)。
&bsp;&bsp;二、勇于嘗試新媒體新技術等多種模式
在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手段進入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數學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地發展,對于我們語文教學的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日益整合,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巴、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也使人們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有了新的視角,那就是要豐富課堂教學的資源。而多媒體教學正是以其獨特的魅力為課堂教學開辟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多媒體集聲音、文本、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構成了一種全新的信息結構方式。原本單調乏味的數學課堂從內容到形式都變得溫馨、生動和絢麗多彩,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變得形象直觀,生動有趣,原本常規教學的困難、矛盾、弱點都慢慢地消化與無形。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發掘,創新意識得到激發,思維空間得到拓展,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在我今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會引入新媒體新技術,加快自己對新媒體新技術使用技能的提高,不但熟練運用更要在課堂上合理、巧妙地運用,且要掌握好“度”,從時間上、比例上合理巧妙地設置,這對我個人來說是個挑戰,要勇于嘗試、認真學習。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僅是教育技術的引進,更是教學藝術充分發揮的媒介。我相信只要合理運用多媒體,就一定能創造出生動、和諧、高效和精彩的數學課堂,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
&bsp;&bsp;我個人還在不斷地實驗,不停的嘗試,各類新媒體新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相信通過不斷的完善,我們一定能還給學生一個他們喜歡的課堂,樂學的課堂。
本 文由第 一 公 文網 收 集整理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