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第 一公 文 網 收 集整理7淺談群眾的物質幸福和心理幸福
&bsp;
最近,網上一則家長因開跑車接送孩子上下學被移出班級群的新聞火了。這位家長平時開跑車接送孩子上下學,結果老師在群里@這位家長,告訴他有家長反映他開跑車接送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形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其他家長也跟著幫腔,而這位家長有理有據地懟回了他們,觀點明確。然而沒想到的是,隨后家長在群內發不了信息了,他已經被移出群聊。網上多數人的觀點是:“孩子嫉妒是假,家長嫉妒是真”、“校園風氣不正”等等,但是拋開這些表面的現象,這個事件所暴露的現實問題是目前社會貧富差距較大,人民群眾幸福感較低,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才會引起群眾間因資產、財產差距比較而引起的妒嫉,甚至會發展成為群眾的仇富心理。這極不利于社會的安定和發展,是和諧社會發展中極不穩定的存在。
&bsp;&bsp;“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笔青囆∑皆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小康社會決不是單純的物質文明,還應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20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實施“十三五”規劃至關重要的一年。只有在黨的領導下,踐行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讓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提高,才能減少人民群眾攀比嫉妒、仇富等心態,和諧社會才能穩定發展。
&bsp;&bsp;&bsp;首先,要在社會普及正確的政治思想觀和價值觀。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同時面對群眾宣揚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面對政府機關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反腐倡廉。
&bsp;&bsp;&bsp;其次,呼吁社會關注關愛貧困人士、社會扶貧組織和機構,積極參加扶貧志愿活動。208年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是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扶貧工作將進一步由“重速”轉向“提質”。貧困人口及其生活質量的改善,是實現“共同富!笔侵陵P重要的一環。
&bsp;&bsp;&bsp;最后,仍然要堅持改革開放、科學發展觀。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實現了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后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巨變;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民生得到顯著改善;科技教育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群眾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社會整體文明程度大幅提升。雖然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不能忘記的是我們仍是發展中國家,距離“共同富!边@個目標還需要繼續努力。
作為在基層工作的我們,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的綿薄之力,還是端正自己的態度,擁護黨的領導,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人民服務,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提升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滿意度和信任感。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國家的經濟會更加蓬勃發展,社會文明會更加進步,人民群眾不僅在物質上感到幸福,心理上的滿足才是真正的幸福。本文由第 一公 文 網 收 集整理7
- 歡迎光臨第一公文網!
- 這里公文范文全部原創,而且可免費瀏覽。
- 如果您有好的文章,請投稿和大家一起分享,幫助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 投稿不僅能獲得積分瀏覽公文,還能兌換成現金哦。
- 謝謝您的支持,有您第一公文網才能辦的更好,走的更遠。